新闻资讯

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资讯 > 知识窗

仪器期间核查基础知识培训

发布日期:04-25  浏览量:41

期间核查定义:是指为保持对设备检定或校准状态的可信度,在相邻两次检定/校准之间进行的核查,包括设备的期间核查和参考标准物质的期间核查。


期间核查目的:

1、维护检测仪器设备在使用有效期间内处于可靠的校准状态,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;

2、及时发现测量设备的量值失准以及缩短失准后的追溯时间;

3、通过期间核查可以增强实验室的信心,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可靠。

期间核查依据:

●CNAS—CL01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

●GB/T2702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。

CNAS—CL01、GB/T27025都是等同采用ISO/IEC17025,国标委转化过来就成GB/T27025了,而认可委转化过来就成CNAS—CL01了。GB/T27025与CNAS—CL01就前言内容有差别,其他没差别。由于实验室认可是向CNAS申请的,就得按其准则要求来运做,所以是以CNAS—CL01为准,GB/T27025可以不用看了。


哪些设备/情况下需要做期间核查?

1.设备量值容易漂移;

2.设备使用条件很恶劣;

3.设备使用频率很高;

4.设备在使用中有可疑现象出现;

5.设备参加能力验证前;

6.设备运输或搬迁后;

7.脱离实验室控制的设备在恢复使用前。

问题一:设备维修后不需要做期间核查吗?

如果设备出现故障了,应进行维修,然后须重新进行检定,检定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。而期间核查是在设备使用正常的情况下进行的,是对设备准确度的检查、核实。

问题二:为什么不对所有的设备进行期间核查?这种做法可以有效地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度,降低检验工作风险,但伴随的是检验成本的增加。

提高检验工作质量,最终目的是提高实验室的经济效益,而不计成本的追求高质量未必能实现这一目标,提高质量的同时不应忽视质量成本的控制。因此,不需要对所有的设备都做期间核查,只需对使用频次高的、容易产生漂移的设备进行期间核查就可以了。


期间核查时间

在两次相邻的检测/校准时间间隔内,一般在两次检测/校准时间中间。

例如:检测/校准周期为2014.10.31-2015.10.30,则核查时间可定为2015.04。


人员职责:

◆检测中心主管:负责期间核查计划、方案、操作指引的批准。

◆检测组主任:负责审核期间核查计划、方案、操作指引,并组织实施,组织核查不符合设备的整改活动;负责收集核查期间的相关文件和记录。

◆计量设备管理员

负责编制期间核查计划、组织编写方案及操作指引。

◆各检测组仪器负责人:

负责实施期间核查活动;负责编制方案及操作指引。

期间核查的人员:

期间核查人员应对仪器设备较为熟悉,具有一定的专业能力。


期间核查方法:

1.参加实验室间比对;

2.使用有证标准物质验证;

3.与相同准确度等级的另一个设备或几个设备进行比较;

4.对稳定的被测物的量值重新测定;

5.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,可以按照检定规程进行高等级的自校。


期间核查方法:

针对具体的仪器进行分析研究,掌握仪器分析原理和性能特性,分析可能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和稳定性的因素,编制相应的期间核查方法。

期间核查考查的是设备示值的系统误差,应当排除随机误差(主要来源于人员、环境、测量对象)的影响,所以要选择稳定的样品多次重复测量。


期间核查项目的选择:

仪器的期间核查并不等于检定周期内的再次检定,而是核查仪器的稳定性、分辨率、灵敏度等指标是否持续符合仪器检定过的技术要求,不需要对设备的所有参数进行核查,应根据实际情况和经验进行选择。

期间核查计划:为有针对性的开展期间核查活动,每年应制定期间核查计划。

期间核查方案:根据期间核查计划的内容,实施计划前,应对具体的各类仪器设备分别编制仪器设备期间核


查方案,方案内容包括:

1.设备名称、型号、管理编号;

2.参加设备核查的人员;

3.设备核查时间;

4.采用的核查方法;

5.设备检定周期时间。


期间核查操作指引:实施期间核查前,应针对不同的仪器设备,选用核查方法,编制相应的期间核查操作指引。操作指引的内容包括以下主要内容:

1.仪器设备名称、型号;

2.选用的核查方法;

3.根据核查方法确定核查标准;

4.选择检测点及确定检测限;

5.明确核查判定准则;

6.规定核查设施环境条件、相关记录及数据处理方法。


期间核查不合格纠正措施:

当某仪器设备期间核查判定不合格时,检测组主任组应组织相关人员按着《不合格检测工作控制程序》、《纠正措施控制程序》的要求,分析原因,及时采取纠正措施。

核查资料管理:核查期间的各类文件、记录应由计量设备管理员整理后,归档到该设备档案里。


友情链接: 中国质量协会 国际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国质量检验协会官方网站

Copyright(C)国家珍珠及珍珠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

备案号:桂ICP备10003806号-2